学习园地

如何运用传统板书教学有效解决低头族问题

发布者:zgc发布时间:2018-04-17浏览次数:896

《建筑装饰制图》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需要培养学生绘图、读图的能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力。但是,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学习这门课程是有相当难度的。尤其是第一阶段的画法几何内容,学生就会感觉到学习有很大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空间三维关系到二维的三面正投影图的转换难习惯;

2.三面正投影图之间的关系难掌握;

3.各个空间元素的彼此关系(左右关系、上下关系、前后关系)在三面正投影图中进行分析难掌握;

4.上课听讲感觉不难,下课做作业无从下手;

5.讲过的、相似的习题会做,陌生的习题难下手。

针对这些问题,我尝试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几次尝试之后,我个人认为,传统的板书教学是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特别是画法几何这部分内容。

现今,“互联网+”、“信息化”充斥在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大学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从早时期的PPT课件,到后来的动画、视频、虚拟仿真等等,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教学被应用到了大学的日常教学中。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表现形式多样化,生动有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等等。

但是,不是所有的课程或一门课程里的所有内容都适合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个人深有感触,在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虽然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教学的效果却很不理想,低头族现象比较严重。

在《建筑装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我尝试采用PPT课件、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但是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我发现PPT多媒体教学反而有些“力不从心”了。教师播放多媒体,教学是更为便利,图片也更为直观、清晰,但是,学生却收效甚微。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缺陷此时就显露无疑了,它只能向学生展示问题的开始与结果,缺乏对过程的进行充分的体现,进而也就无法引导和带动学生的大脑积极地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容易转移注意力,造成低头族现象,自然也就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始终认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取何种手段教学,让学生掌握需要掌握的能力才是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板书教学一直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是以“传递—接受”为特征,更注重的是教学、学习的过程的体现,也更能带动学生去积极思维。

由于《建筑装饰制图》这门课程本身难度较大,它需要学生在学完之后要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

2.能用作图方法解决一般的空间度量问题和定位问题;

3.更重要的是,培养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空间分析能力和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

4.培养绘制和阅读建筑装饰施工图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其中,最难掌握的就是空间思维与分析能力。因此,在课程第一阶段画法几何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选择采用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在板书绘图时,为了让学生在听讲、看图时不会产生视觉混淆,我自行购买专用彩色粉笔,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进行绘图和标注。(如图1


1 平面与立体相交板书绘图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步骤:

1.先让学生回顾下前次课程的知识点,再提出几个小问题来检验一下学生对之前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利用教学模型,引入新的知识点;

3.根据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在黑板上绘制并讲解2~3道例题;

4.学生绘图练习。

通过采取“讲解—提问—学生思考、回答—再讲解”、“读图—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示范绘图”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传授,不断引导和带动学生们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效地减少了“低头族”的数量。同时,这种板书教学也让学生能更加清楚地知道每个知识点、每个投影图、每道题目的分析过程与作图过程,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

经过多届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反馈,如作业完成情况逐步提高、考试成绩较为理想、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也更加容易上手等,学生都反映良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我更为坚信,只要是能让学生掌握专业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适时地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也未尝不可。


(作者  李岚,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兼职督导,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