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教育质量呼唤管理标准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6-06浏览次数:746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未知  录入日期:2007-10-26  阅读:2087次] [字体:  ]
                             
                                                       ――访国家注册教育专业高级咨询师、高级审核员王化义

     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教育组织中的应用事实上是在推动一场教育革命。
    在全社会都关注教育质量的今天,如何将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应用于我国教育组织,成为了一个颇具新意的话题。近日,《教育与职业》就此问题走访了国内认证界的权威人士,北京明标企业管理咨询中心国家注册教育专业高级咨询师、高级审核员王化义先生。
                                     教育组织认证已引起国家重视  
  
   我国教育组织的“国标”(GB/T19001)认证工作,与其他专业相比虽然起步较晚,发展势头却是较快的,年增长率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势态。据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的认证年报发布的统计数据,获得GB/T19001标准体系认证的教育组织数量1998年仅为1家,1999年为2家,到了2006年增加到449家。从2006年通过认证的教育组织数量来看,与全国教育组织(教育部2002年6月13日公报中的数字,其中不含成人教育组织)的数量702,144家相比较,获证组织仅占教育组织总数的万分之六左右,实属“凤毛麟角”。教育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认证工作,应当说还处于起步状态。
    王化义告诉记者,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教育组织中的应用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2000年1月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海口召开了贯彻标准的研讨会,期望GB/T19000族标准能在教育系统里得到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也颁布了《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明确提出了所有从事船员教育和培训的机构,必须建立教育、培训质量体系。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也依据GB/T19001标准颁布了《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试行)》,作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的评估依据。
    2004年5月,教育部高教司在青岛举办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研讨班》,向高等职业院校推介青岛远洋船员学院等院校运用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经验,力图用国家标准的理念、管理手段与方法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质量。2004年10月,教育部在兰州召开了“高校后勤系统应用国家标准,推进高校后勤改革”的专项工作会议。2005年4月,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专门为全国高校人才培养评估的专家们举办了“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与教育质量管理”的专题讲座。
    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目前在国内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大家认识到,国家标准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不仅是教育标准化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而是在观念、理论、文化、体制、制度、手段和方法等各方面系统地改革、创新,是在推进一场教育革命。一些高等院校纷纷将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应用列为科研项目,有些甚至被列为省部级的重点科研课题。一些院校将国家标准的应用与高校质量评估工作进行了有机地整合,为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探讨出一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认证需解决诸多问题 
   
   王化义指出,教育组织贯彻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必须建立正确的教育产品观的问题被凸显出来,因此必须将教育产品观的研究摆在教育咨询研究的首位。长期以来,教育组织被人们视为“事业性单位”,不承认其“产品性”的存在。
    不同的教育产品观,决定着对教育质量管理的认识,决定着对教育质量控制对象和要求的认识,决定着对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内涵、定位的理解、掌握,决定着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他们对教育质量管理的研究,就是从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教育产品观入手的。
     针对在咨询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值得关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王化义举例说,教育组织主导产品――“教育服务”的无形性,带来了产品策划、设计、提供过程控制、过程确认、标识、防护、监视测量、审核评价等方面管理的困难。教育组织顾客定位的较多疏漏,导致对顾客要求识别的不足。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要求与教育实践和教育评估要求脱节,不能识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和要求,把“应试教育”的控制思路,把测量顾客的做法列为体系的控制要求,这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诸如此类的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教育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实践中,他们认识到必须重视对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理念与基本思想的研究,也认识到应当充分关注对标准技术细节的深入探讨。
     王化义还告诉记者,校园安全健康方面已经成为困绕教育组织的难题。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财产安全、职业疾患等问题,也是反映教育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应该把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1标准)引入学校,把校园健康安全纳入研究范围。
                                       
                                  教育界人士需要提高认识    
     
    谈到这几年教育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情况,王化义不无感慨地说,2003年以来,引入国家标准来提高、完善教育质量管理的各类院校数量,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趋势。但是,教育界人士不大了解标准,认证咨询界人员不太懂教育的矛盾,不能正确地认识素质教育、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特性等问题,形成了教育界贯彻标准的突出障碍。为了使更多的教育界人士认识标准,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多次在北京、天津、唐山、成都等地区对教育系统举办了义务宣讲国家标准、标准教育观的讲座。帮助了教育界人士对国家标准进一步认识、理解,推动了教育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王化义谈到,部分学校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出现了产品定位的错误,弄不清楚教育服务设计开发的对象、不知道教育服务监视、测量设备和监测要求、不明白教育服务如何防护等问题。他们还注意到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状况,如管理思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与方法的时代性与适宜性要求。
    此外,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有生无死”的情形,不能系统地与国家法律法规接轨的状况,不能及时地反映出管理的动态变化要求的问题,以至于近年来教育责任与顾客(学生)权益之间矛盾地不断发生,随着学生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将学校告上法院的案例不断出现,学校败诉的判决消息频频传来。教育管理的观念与制度建设的明显滞后,已经将不少教育组织、学校领导置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教育呼唤质量管理,教育质量管理需要科学的理念、规律与依据,教育质量应当受到社会的评价、检验与认可。教育质量管理的评价,起码应当满足国家标准规定的合格要求,应当实现由第三方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验证要求。这是不受教育组织主观意志左右的,是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在采访的最后,王化义重申了自己的无奈,教育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不需要“两张皮”的认证和证书,需要的是对教育质量管理现状的深入思考,需要的是对国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真正掌握与实践。不少教育界人士对标准不了解,标准管理界的认证咨询人员对教育实践的具体要求也不了解,这给教育行业贯彻国家标准、推行标准化的工作带来相当程度的影响。
                                            

                                                                   (《教育与职业》杂志2007年6月上旬刊)

                                                                               文/摄・吴蔚